穆老夫人身为郡王府老太君,地位超然,尤在贾母之上,尽管东平王战败后一再低调,依然有百多丫鬟侍女随行,声势浩大,荣府稍有地位的,悉数等候在中门,等过了日中,穆太君提议去会芳园赏赏梅花,于是尤氏亲自领路去了雪梅阁。
入了内宅后,黛玉也率坞内姐妹相迎,在阁内,黛玉长平行了晚辈之礼,穆氏则代老夫人回礼,元春探春惜春可卿规规矩矩磕拜,穆氏扶起后,从身后丫鬟那取来匣子,里边盛放的是五只上等的玉镯,质地纯正,色泽饱满。
穆太君见黛玉丝毫不怯场,身伴的长平及身后一众姑娘,也是神采飞扬,笑问:“府中的二姑娘呢?”
“二姐祈福,本该前日结束,因故中间被打断了,故续了三日,需明日焚香后方得出来。”
“她是个有孝心的,回去后,请一定要再代替穆府表达歉意。”
“老夫人请放心,二姐并不是记恨之人。”
见的黛玉再三保证,穆老太放心点头,对长平说道:“初见你时,还是满月之礼,不想再次见面,都已长这么大了。”
长平端了杯茶敬上:“再十年后,老太君也能见得长平呢。”
“借公主吉言了。”
席间满堂欢笑,穆太君那是见多识广的人,宁府的菜式不多,但是样样精品,不管是开胃的五龙羹,还是琉璃鱼骨,中间的清蒸忘不了,压轴的玉碎三消,收尾的国色天香,配以宁府独有的无根水,让穆太君都暂时忘却了烦恼。
遂指着忘不了这道菜笑道:“你们不知,这鱼自南洋而来,可珍贵着,吃着当地特有的百香果长大,所以自带香味,令人回味无穷,品尝后再也忘不了;万里而来的活鱼,可见府上的财力,不是一般的浑厚,宴席虽简,处处彰显不凡。”
“却也没想到,哥哥定下的每道菜式,都是珍贵无比,幸得平日间,珍而不多,不然恐真吃穷了。”盘算府中今年进项,若减去吃食上的消耗,黛玉还真有些担忧了。
张丽趁着帮黛玉夹菜的时候悄悄说道:“姑娘,吃食这项,是公子特意安排,不算府内公出,都折算在别处了;这些看着珍贵,其实捕捞采摘,于吾等而言,倒也没费多大劲。”
“林姑娘说笑了,光是这琉璃生意,朝廷就收得了百万税银,按我朝商税,可得有多少呦。”穆太君可不是能轻易糊弄的。
不过穆太君的本意,不在于揭穿宁府底蕴,那于她此行目的,并无益处,遂问道:“林姑娘居宁府之内,掌宁府之权,于宁荣二府,可有感触?”
这话并不容易答上,宁府倒也罢了,这两年,荣府出的事可不少,便是今日,借据递上去后,贾政还尚是待罪之身;端看黛玉如何摆正自己位置来评价族人了,连贾母,也凝神倾听。
“荣字不繁,笔笔不凡;宁字不简,字字铁骨。”黛玉沉思片刻,以不凡来评价荣府,荣在前宁在后,也表达对荣府的尊敬。
穆太君与贾母均点头,以“不凡”来论荣府,巧思也。
穆太君对贾母笑道:“这主母,吾认可;高门大族,本就一荣俱荣,同气连枝,两姓联姻,一堂缔约,老身亦听闻聘书已下,怎还以青梅竹马来称呼贾公子?”
贾母知,有穆太君背书,黛玉宾居宁府,后宅夫人闲聊时再无人会提出质疑了。
黛玉也知其理,遂起身道谢。
宴后,望着成片的雪梅,贾母提议咏梅取乐,不限格律,许了些彩头,便有丫鬟取来笔墨,诸位姑娘纷纷提笔一展才华。
黛玉与长平相陪穆太君贾母,此时下场,有失身份,便一边品鉴,一边闲谈。
瞧见贾母身后的英莲有跃跃欲试之态,她之神态身段,实在与可卿太像了,早引起黛玉注意,便笑问:“是老祖宗哪一辈的女眷?何不也应景赋一首?”
贾母于是介绍:“是甄家在姑苏的远房一辈”,担心黛玉介怀贾敏一事,又道:“自七十年前分宗后,两边再无往来了,这姑娘玴哥儿也提起过,说起来,能来荣府,他也出了力的。”
黛玉于是拉了英莲过来:“可识得字?”
“识得不多。”感受四人气场,英莲有些胆怯。
黛玉鼓励道:“你可先去试试,若赋的灵巧,吾便允你,每日可来宁府学习两个时辰,老祖宗,您看可好?”
有外人在,贾母不好拒绝,只能端看英莲自己愿意与否,英莲当即点头答应,穆太君说道:“若能去宁府学习,你福分不浅,连柳家的嫡女,都不得入呢。”
英莲更加欣喜,很快作了两句:“熟时如锦绣,一朵过秋风。”
见英莲迫不及待呈上,黛玉评道:“你能写到这个程度,实为不易,诗句应景重要,典故也不可缺,梅着,美也,尝有折梅寄远之典故,你试试改成‘熟时如锦绣,折枝怨东风’如何?”
英莲左右对照,果然后一句将友情化作东风,更上一层楼。
黛玉:“你之诗句,吾甚喜之,明日便来府上罢。”
此时穆氏也一气呵成,穆太君与贾母阅后,递给了黛玉长平。
“梅传春意,雪兆丰年。
遥想先辈金陵之情,兴复不浅。
不揣冒昧,伏讫陈情。
来春枯木逢水,高情即报。”
通篇不提钱字,通篇已是钱字,黛玉日日与长平研究对策,自然知晓今日穆王府面临的困境,长平悄悄询问穆氏尚缺多少,穆氏便说了个数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红楼之天下无双请大家收藏:(m.i3book.com)红楼之天下无双无限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